您好!
登录
| 注册
来诊网首页 | 来诊网微信公众号
      注册  |  忘记密码
      全部文章

      小儿脑瘫中医诊疗技术

          2024-07-21 17:55 阅读(104)

      小儿脑瘫中医诊疗技术

      来源
       
      中国中医药报
      时间
       
      2011-02-17

      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,各种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,简称脑瘫。其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,可伴有智力低下、癫痫、行为异常、感知异常等。常致终生伤残,影响正常生活。

      根据其临床症状,属中医学“五迟”、“五软”范畴。

      中医病因病机

      肝肾亏虚:若肝肾精血不足则脑髓空虚,出现痴呆、失语、失聪、失明、智力发育迟缓等症状。肝肾亏虚,筋骨失养则出现肢体不自主运动、关节活动不灵、手足徐动或震颤、动作不协调等。

      脾肾两亏:若胎儿先天禀赋不足,肾精亏虚,后天脾胃运化功能失司,则筋骨、肌肉失养,可出现头项软弱不能抬举、口软唇弛、吸吮或咀嚼困难、肌肉松软无力等症状。

      肝强脾弱:肝木亢盛,则出现肢体强直拘挛,肢体强硬失用,烦躁易怒。木旺乘脾,致使脾上更虚,导致肌肉瘦削等症。

      痰瘀阻滞:痰湿内盛,蒙蔽清窍,则见智力低下;病程迁延,络脉不通,瘀阻脑络,气血运行不畅,脑失所养,则毛发枯槁、肢体运动不灵、关节僵硬。

      辨证论治

      1.元气不足证

      [证候]神气怯弱,表情呆滞,形羸自汗,不语少言,耳失聪,目不明,肢体拘挛不用,关节屈伸不利等。舌苔白或舌体胖,脉细无力。

      [治法]大补元气,疏经通络。

      [方药]补阳还五汤加减。主要药物:黄芪、当归尾、川芎、赤芍、桃仁、红花、地龙等。

      2.瘀血阻络证

      [证候]面色晦暗,肌肤甲错,青筋暴露,筋脉拘急,上肢屈曲,下肢僵直或伴有疼痛。舌质紫暗或有瘀点,脉细而涩。

      [治法]活血化瘀,通经开窍。

      [方药]通窍活血汤加减。主要药物:桃仁、红花、赤芍、老葱、麝香等。

      3.真阴耗损证

      [证候]神倦乏力,腰酸腿软,健忘失眠,烦急易怒,盗汗便干,手足心热等。舌红体瘦或有裂纹,苔少,脉细数。

      [治法]滋阴益气,温通筋脉。

      [方药]补益地黄丸加减。主要药物:鹿角、肉苁蓉、巴戟天、菟丝子、桂心、熟地黄、牛膝、木瓜等。

      4.脾气虚弱证

      [证候]面色萎黄,倦怠懒言,四肢痿弱,手不能举,足不能立,咀嚼无力,食少流涎,大肉陷下等。舌质淡,舌体胖边有齿痕,脉细而弱。

      [治法]益气健脾,升阳通络。

      [方药]补中益气汤加减。主要药物:黄芪、人参、白术、升麻、柴胡、当归、甘草、陈皮等。

      经验方

      1.脑瘫方

      [药物组成]制黄精、丹参、黑芝麻、核桃肉、猪脊髓、兔脑髓、枸杞子各60克,黄芪、杜仲、山楂、怀山药、牛膝、桑寄生、山茱萸各30克,熟地黄、黄柏各24克,当归、炙甘草各15克。

      [功效]滋补肝肾,强筋健骨。

      [用法用量]上药煎汁去渣,浓缩,加蜂蜜收膏,每服一匙,每日3次。

      2.三甲鹿茸散

      [药物组成]制鳖甲15克,制龟板15克,炮穿山甲15克,鸡内金15克,炒白芍15克,砂仁3克,番泻叶0.5克,鹿茸末3克。

      [功效]益气健脾,补肾壮骨。

      [用法用量]共研细末,每服一克,每日3次。

      3.调气和血汤

      [药物组成]党参、丹参、赤白芍、淮山药各12克,川牛膝、木瓜、五加皮各10克,甘草3克。

      [功效]调气和血。

      [用法用量]每日一剂,煎取汁3次,分3~6次服。

      适宜技术

      1.针灸法

      头针:选运动区、感觉区、足运感区、平衡区、语言区,百会透神聪,交替取穴,每日1次,留针30分钟,30次为一疗程。

      体针:选穴肩髃、曲池、手三里、合谷、髀关、伏兔、风市、足三里、委中、环跳、夹脊、肾俞、腰阳关、悬钟,太冲透涌泉。若抽搐加人中,若惊吓加神门,交替取穴,每次取10穴,隔日一次,30日为一疗程。

      耳针:选穴神门、脑干、皮质下、心肝、肾、肾上腺、小肠,用掀针,留针胶布固定,留针48小时,左右耳交替,30次为一疗程。

      耳穴压法:用王不留行籽压于耳穴。取耳前交感、脑干、皮质下、心、肝、肾、脊髓;上肢瘫加肩、肘、腕;下肢瘫加膝、踝。每次只贴一侧,隔日一次,15次为一疗程,每日按压2~3次。

      2.推拿法

      患儿俯卧,沿脊椎方向从至阳到命门的督脉诸穴顺序点按,叩打;按、揉脊柱旁开一寸半的足太阳膀胱经诸腧穴。患儿坐位,按、揉摩,点风池、哑门、天柱、脑户、百会、后顶、强间等穴。患儿仰卧,按、揉、捏、拿四肢,下肢在点阳陵泉、委中穴的基础上,拿、揉外侧、后部肌群。上肢在点中府、肩井、曲池穴的基础上,拿、揉上臂前肌群、后肌群及前臂的前后肌群。

      3.高压氧疗法

      高压氧不仅可提高血氧含量,增加血氧张力和血液弥散,而且还具有收缩血管和加速侧支循环形成的作用,提高脑组织的氧供量,改善脑缺氧,对损伤的脑组织和神经有促进再生的修复作用,从而达到治疗脑瘫的作用。

      4.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

      又称血液光量子疗法。经紫外线照射后充分充氧的自血回输给患儿,可使红细胞携氧能力明显提高,提高脑部病变组织对氧的利用率和改善局部微循环,“唤醒”半暗带,促进脑瘫症状的改善。D4

      治胆石症验方

          2024-07-21 17:54 阅读(165)

      治胆石症验方

      来源
       
      中国中医药报
      时间
       
      2011-02-17

      金钱开郁汤

      取金钱草30克,柴胡、白芍、枳壳、海螵蛸、浙贝母各10克,郁金6克,甘草3克。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,每日一剂,分3次在饭后服用,连续用药一个月为一疗程。

      此方具有疏肝利胆、化石排石、和胃抑酸的功效,适合有泛酸、嗳气症状的色素性胆结石、胆固醇胆结石和混合性胆结石患者使用。

      三金排石汤

      取大黄、柴胡、黄芩各9克,枳壳、乌梅、鸡内金各10克,茵陈20克,金钱草50克,郁金15克。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,每日一剂,分3次在饭后服用,连续用药10天为一疗程(用药一个疗程后应停药5天),一般用药3个疗程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。

      郁金、柴胡、枳壳具有疏肝、理气、止痛的功效;金钱草、茵陈具有清肝利胆的功效;大黄具有清热、攻下、排石的功效;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;乌梅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;鸡内金具有消食积、健脾胃的功效。诸药共奏清肝利胆、排石解毒、生津止渴之功,适合有口渴喜饮、咽干舌燥、大便干结、小便短赤等症状的胆结石患者使用。

      利胆排石汤

      取柴胡、黄芩、五灵脂、三棱、大黄、黄连、赤芍、白芍、元明粉(冲服)各10克,木香、枳实各15克,金钱草50克,海金沙20克。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,每日服一剂,分3次在饭后服用。连续用药15天为一疗程(用药一个疗程后应停药3~5天),一般用药两个疗程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。

      柴胡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;木香、郁金具有行气止痛的功效;三棱、赤芍、白芍、五灵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;枳实具有消痞散结的功效;大黄、黄连、黄芩、元明粉具有泻热通腑的功效;金钱草、海金沙具有利胆排石的功效。诸药共奏疏肝理气、活血化瘀、利胆排石之功,适合病程较长、有瘀血内停症状的胆结石患者使用。(樊仁秀)

      贫血食疗验方

          2024-07-21 17:53 阅读(100)
      来源
       
      中国中医药报
      时间
       
      2011-02-23

      1.花生仁30克,大枣10枚,蜂蜜15克。水煎服,每日一剂,连服20天为一疗程。

      2.绿豆、红枣各15枚,红糖适量。绿豆在锅内煮开花,红枣煮熟,加糖食用,每日一次,15天为一疗程。适用于缺铁性贫血。

      3.羊骨250克,黑豆30克,枸杞20克,大枣20枚。一同加水煮沸20分钟后去骨,加入少许食盐调味,饮汤食枣与豆。适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。

      4.猪皮100~150克,黄酒半碗,红糖50克。以黄酒加等量清水煮猪皮,待猪皮烂熟调入红糖,每日两次分服。适用于失血性贫血。

      5.山药30克,人参6克,大枣10枚,瘦猪肉250克。加水适量,煮熟同食,至愈为止。

      6.龙眼肉10克,与冰糖适量泡开水代茶饮,每日一剂。

      7.黑木耳20~30克,熬汤后加适量白糖温服,每日一剂。

      8.熟地黄30~50克,牛脊骨500克切块,水适量,煮汤,加食盐调味服食。有补血、滋阴,强筋骨之功,适用于贫血、四肢乏力等。

      9.菠菜250克,开水煮熟,打入鸡蛋1~2个,吃菜喝汤。适用于贫血、心悸者。

      10.乌骨鸡一只,去毛及肠杂,斩块加水适量,与黄芪50克共放入瓦锅内,隔水炖至鸡肉酥烂,加少量食盐调味,佐餐饮汤食鸡。用于肾气不足、阴血亏虚者。(郭旭光)

      甲减中医分型与治法

          2024-07-21 17:53 阅读(165)

      甲减中医分型与治法

      来源
       
      中国中医药报
      时间
       
      2011-02-23

      脾肾阳虚

      患者表现为:神疲乏力,嗜睡倦怠,记忆减退,头晕目眩,耳鸣耳聋,腰膝酸冷,畏寒肢冷,皮肤干燥脱屑,毛发干枯易落,便秘,全身浮肿,舌苔白腻,男子阳痿,女子月经不调,舌淡体胖有齿痕,舌苔白腻,脉沉细或沉迟。

      [治法]健脾温肾。

      [方药]四君子汤合右归丸:附子12克(先煎),肉桂7克,杜仲16克,山萸肉12克,菟丝子15克,鹿角胶35克,熟地25克,枸杞子12克,当归12克,党参16克,白术12克,茯苓25克,炙甘草7克。

      心肾阳虚

      患者表现为:心悸心慌,胸闷憋痛,神倦嗜卧,形寒肢冷,舌淡嫩,苔白水滑,脉沉迟或结代,可见头晕耳鸣耳聋,腰膝酸软,男子阳痿,女子月经不调。

      [治法]温通心阳,补肾益气。

      [方药]桂枝甘草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:桂枝12克,炙甘草12克,制附片12克(先煎),肉桂4克,熟地25克,山萸肉12克,淮山药25克,茯苓25克,泽泻12克,丹皮12克。胸痛加川芎12克,薤白12克,郁金12克,元胡12克;神倦乏力加炙黄芪35克。

      阳气衰竭

      此型常见于黏液性水肿昏迷的患者,表现为神昏肢厥,皮温下降,声低息微,肌肉弛张无力,舌淡体胖,脉微欲绝。

      [治法]振奋阳气、救逆固脱。

      [方药]四逆汤:制附片12克(先煎),干姜12克,人参12克,炙甘草12克。(王枞)

      治荨麻疹验方

          2024-07-21 17:52 阅读(106)

      治荨麻疹验方

      来源
       
      中国中医药报
      时间
       
      2011-02-25

      1.嫩柳叶3克,丹参15克,水煎服。每日两次,以米酒为引。

      2.夜交藤、地肤子各60克,水煎服。服后取微汗,每日一剂。

      3.夏枯草15克,水煎内服。药渣另煎,外洗患处。

      4.石韦150克,煎水外洗患处,每日一次。

      5.黑芝麻9克,黑枣9克,黑豆30克,同煮服食,每日一剂。

      6.党参9克,大枣15克,五味子6克,煎汤服,吃大枣。每日一剂,连服5~6剂。

      7.玉米须10克(另包),红糖适量,煎汤服食。每日一剂,酌情服8~10剂。

      8.土茯苓30克,薏苡仁15克,米醋适量,煎服,每日一剂。

      9.黄芪18克,浮小麦18克,红枣20克,水煎,每日一剂,连服8~10剂。

      10.桂枝15克,白芍、生姜、麻黄、甘草、杏仁各10克,大枣4枚。水煎服,每日一剂,6天为一疗程。(郭旭光)

      流产后如何进行饮食调理

          2024-07-21 17:50 阅读(106)

      流产后如何进行饮食调理

      来源
       
      中国中医药报
      时间
       
      2011-03-03

      不久前我因避孕失败而进行了人工流产,在此我想询问一下,流产后该在饮食方面注意些什么呢?

      黑龙江哈尔滨市读者:王欣

      本期答疑专家:广西南宁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李艳鸣

      流产是每个女人都不愿意经历的事情,却往往又不得不面对现实,大多数女性在育龄期都有过流产经历。那么在流产后,该如何进行饮食调理呢?

      一是人工流产后半个月之内,要大量摄入蛋白质。应多吃些鸡肉、猪瘦肉、蛋类、奶类和豆类、豆类制品等。二是由于身体较虚弱、常易出汗,补充水分宜少量多次。。汗液中排出水溶性维生素较多,尤其是维生素C、维生素B1、维生素B2等,应多吃新鲜蔬菜、水果,这也有利于防止术后便秘。三是在正常饮食的基础上,适当限制脂肪摄入。忌食刺激性食品,如辣椒、酒、醋、姜等,这类食品能刺激性器官充血、增加月经量。同时要忌食寒性食物,如螃蟹、田螺等。

      以下推荐几种适于流产后滋补的食疗方:

      豆浆大米粥:豆浆两碗,大米50克,白糖适量。将大米淘洗净,以豆浆煮米做粥,熟后加糖,每日清早空腹服食。具有调和脾胃、清热润燥的作用,适用于体虚调养。?

      鸡蛋枣汤:鸡蛋两个,红枣10个,红糖适量。锅内放水煮沸后打入鸡蛋卧煮,水再沸下红枣及红糖,文火煮20分钟即可。具有补中益气补血等作用,适用于贫血及病后、产后气血不足的调养。

      参芪母鸡:老母鸡一只,党参50克,黄芪50克,淮山药50克,大枣50克,黄酒适量。将母鸡加黄酒淹浸,其他4味放周围,隔水蒸熟,分数次服食。具有益气补血的作用,非常适用于流产后的调补。

      手脚多汗怎么办

          2024-07-21 17:50 阅读(101)

      手脚多汗怎么办

      来源
       
      中国中医药报
      时间
       
      2011-03-03

      生活中常有些人,每天必须换一次袜子,因为脚部多汗,而且要经常换鞋;手爱汗出者也不在少数,甚者有人一觉醒来发觉自己全身潮湿,如同刚蒸过桑拿。

      中医把这种病称作汗症,认为是人体阴阳失调、营卫不和、腠理开阖不利而致汗液外泄,主要分为自汗、盗汗两种。

      何谓自汗呢?中医认为,在没有过度劳动、劳累的情况下,清醒时出汗,即为自汗。对此,安徽省中医院专家孙弟维采用四物汤加止汗药如浮小麦、麻黄根、牡蛎、碧桃干等治疗。另外,对于“汗脚”,还可以用16克的明矾和16克葛根研成细末,加入适量水,患足放入浸泡即可。

      何谓盗汗呢?这是睡时出汗、醒后即止的临床表现,可采用当归六黄汤治疗,即当归10克,黄芪30克,生熟地黄各12克,黄芩、黄连、黄柏各10克;或生熟地黄各12克,麦冬10克,黄芪20克,白芍10克,五味子10克,甲鱼盖10克,黄芩10克。

      孙弟维介绍,汗症除以上两种外,还有黄汗、血汗、心汗等,凡此种种皆由阴阳失衡所致。临床上有一种汗症称作绝汗,即是阴气、阳气衰竭导致大量出汗,是急危重症的末期表现之一。(张依帆)

      搜索文章
        验方验案  (34篇)
        医案精选  (399篇)
        学术讨论  (118篇)
        健康文摘  (44篇)
        心得  (12篇)
        养生保健  (56篇)
        医学资料  (17篇)
        名医名方  (27篇)
        食疗  (5篇)
        文摘  (103篇)
        行业动态  (16篇)